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黃河
是凌汛出現較為頻繁的中國河流
每年冬春季
流動的冰凌
浩浩湯湯 順流而下
冰摧浪涌的背后潛藏著巨大風險
凌汛危害堤防安全
甚至威脅河道兩岸群眾生命
黃河寧蒙河段是凌汛易發河段
在內蒙古托克托縣雙河鎮麻地壕村
黃河凌汛監測的核心站——頭道拐水文站
一支由“80后”和“90后”組成的
黃河水文“哨兵”
常年駐守在這里
擔負著
水位、流量等多項重要水文數據的采集任務
去年11月進入凌汛期以來
他們枕戈待旦
為應對可能發生的凌情時刻準備著
“嗬,嗬,嗬!”
站長沈國庭拿著重25斤、長1.8米的冰釬
一邊喊著號子 一邊鑿冰
鋼筋冰釬一下下杵進約50厘米厚度的冰面
飛濺起的冰花像一粒粒小石子
崩向沈國庭的臉
打冰
黃河封凍期水文人最艱苦的工作之一
頭道拐水文站所處河段為沙石河床 擺動劇烈
穩定封凍期還無法實現自動測報
幾人通力配合十幾分鐘后
冰孔打通了
隨著黃河水汩汩上涌
一行人趕緊進行探測
他們必須在每天早上8點前上報數據
今年3月 黃河提前進入開河關鍵期
凌情
隨時可能發生
水文站職工在完成水位觀測、河道巡查基礎上
增加了應急演練
這讓備戰防凌更增添了一番緊張感
開河期 凌汛多發
水文職工測流危險系數也隨之增大
冰面變薄時
沈國庭和同事只能上吊箱作業
2016年開河前夕 沈國庭和“站友”乘坐的吊箱
被上游沖下來的冰壩死死卡住 動彈不得
“那時候腳下的河面已經要開了,
冰塊相互撞擊發出‘哐哐’的巨響,
像悶雷一樣?!?/p>
沈國庭回憶
危急時刻 他們當即決定跳下吊箱
兩人腰上系同一根安全繩
扶持著向岸上摸索前進
那年開河
沈國庭幾乎3天3夜沒合眼地守在黃河岸邊
黃河四汛相連
水文測報365天、8760小時無間斷 周而復始
除了工作的艱苦
還要對抗偏駐一隅不時襲來的孤寂
很多黃河水文站常年僅有三四人值守
鮮與外界打交道
頭道拐也不例外
“這幾年站上有一定的人員流動,
自己心里也有過搖擺。
但是2019年的那次凌情讓我改變了想法?!?/p>
“90后”職工張猛吐露心聲
“那次的凌情形勢特別嚴峻,
威脅到兩岸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作為本地農民的孩子,
我覺得我應該留下來,
繼續把這份工作干好?!?/p>
今年3月14日
頭道拐水文站斷面平穩開河
3月16日
黃河內蒙古河段全線開河
標志著2022—2023年度凌汛期結束
本年度凌汛期黃河凌情總體平穩
全河未發生凌汛災害
今年 頭道拐水文站還利用有利時機
在測驗斷面搭建、調試完成冰期自計水位觀測平臺
待設備穩定運行后
水文站將實現冰期水位在線觀測
結束70余年人工冰期觀測水位的歷史
黃河上下
共有145座水文站
2000余名水文“哨兵”
錨定“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確保黃河干支流堤防不決口”的防凌目標
堅守一方水土
踐行著新時代黃河水文人的初心使命
踔厲奮發 久久為功
為扎實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
讓母親河永葆生機
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